綦义全是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高山村村民,从1999年至2018年,从42岁到法定献血年龄上限的60岁,他坚持献血19年,其中全血8次,机采血小板174次,其献血量相当于20名成人的全身血量。除了身体力行献血救人,綦义全矢志不渝做一名无偿献血宣传员,他直接带动身边亲戚、朋友5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让遵义血库得更盈实。
綦义全家住三岔镇高山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9年,他听说献血可以救人,对身体也比较好,第一次挽起了自己的衣袖。
綦义全说,刚开始献血时是献全血,献血每年最多只能献两次,后来了解到血小板每个月可以捐献两次,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一次,每次都是捐献双份,最多的一年献过22次。”
綦义全的家距离播州城区有二十多公里,每到献血日,他早上五点多就会起床,步行到播州城区,乘坐播州区到遵义火车站的第一趟公交车,再从火车站换乘公交车到市中心血站深圳路献血点。这条路,他一走就是19年。
在綦义全眼里,献血似乎成了他的日常习惯,每个献血日期和下一次什么时候可以献血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管气候是否变化,不管家中是否忙碌,他都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他对于献血积极得很,哪怕是插秧的季节,家里面忙得不得了,都拦不住他要去遵义献血。”綦义全得妻子苟洪香说。
多年的献血经历,綦义全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一次,他接到一位市民的电话,说他的血型和其重病的父亲一样是AB型,希望綦义全能帮帮他父亲,给他父亲献点血。听说后,綦义全毫不犹豫地去血站给这位老人无偿献了血。后来,这位市民多次打电话邀请他到家中做客,都被他婉言谢绝。
“我给他们说不要来看我,我献了这么多年的血,就是希望献血能够帮助像他父亲这样生病的人,就是这样,我不图任何回报,我认为献血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善事。”綦义全回忆说。
献血刚开始,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但最终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加入到献血队伍中。
“在我大哥的带动下,我们整个家族,包括朋友,大概有50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当中。”綦义全弟弟綦义华说。
綦义全献血生涯长达19年,无偿献血182次,其中全血8次,机采血小板174次,献血总量达108800毫升,家中无偿献血本有50多个。这些血液总共帮助了多少人他并不知道,但他觉得人生就该做点有意义的事。
60周岁是献血的法定年龄上限,直到綦义全年满60岁的前几天,他仍前往市中心血站深圳路献血点献血。多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银奖”等荣誉。
“綦义全是市中心血站的老朋友,也是遵义市最早一批的献血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献血者的赤诚,看到了献血者始于平凡却行于不凡的力量。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綦义全一样无私奉献的热血者,才让象征希望的曦光铺洒大地,才让这座充满爱心和有温度的城市有着连续11届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的荣光,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中来,为延续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遵义市公民献血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中心血站站长张承伟说。
虽然綦义全不能在献血的道路上继续贡献力量,但他还是会在其他方面尽己所能给予他人帮助的。他表示他将继续鼓励更多的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无偿献血,让更多的人投入献血大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