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无私捐献给了我一线希望,给了我重获新生的机会,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给我的这份恩情……”这是一封来自千里外的白血病患者写给湄潭21岁小伙子龚能辉的感谢信。
“当我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就意味着已立下了挽救他人生命的承诺。既然能给他人希望,就不能让人绝望!”8月14日,龚能辉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捐献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用以拯救一名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也由此成为贵州省第447例、遵义市第73例、湄潭县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遵义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文勇,湄潭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成绍杰,县红十字会相关人员等到采集现场慰问捐献者龚能辉,向他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感谢他挽救患者生命的爱心善举。
龚能辉是湄潭县新南镇人,也是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实习护士。2021年,龚能辉在学校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便当即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当我得知与患者匹配成功的那一刻,意外之余,更多的则是责任,当下我就表示了要捐献的意愿。我明白,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与我素未谋面却一直在等待希望的人,希望千里之外的患者能早日康复。”经过3个小时的采集,饱含着爱心和祝福的“生命液”由专人送到患者所在医院,移植入患者体内,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
据了解,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共5个阶段:初筛、再动员、高分辨配型、体检、采集。期间的任何一个步骤,只要捐赠者反悔,造血干细胞采集都不能进行下去。当记者问及龚能辉捐赠造血干细胞前是否有过害怕、有过退缩的念头时,龚能辉坚定的眼神已经告知了所有人他的答案。
“刚开始会紧张、但并未动摇过自己捐赠的决心。今天捐赠后,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献血一样简单,一点儿也不疼,就是躺在床上几个小时稍微有点疲倦。”龚能辉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挽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据相关医生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0余种致死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因为有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才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但由于广大市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持有偏见,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数较少,不能满足当前临床患者的移植需求。
“采集造血干细胞是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就如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湄潭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杨继琴呼吁18至40周岁、身体健康的群众积极加入到志愿捐献者队伍,挽救更多等待移植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的患者。有意愿的市民可与县红十字会联系,填写志愿捐献者登记表并采集约8~10毫升血样,即可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