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等待,20 岁的小周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干细胞采集室内完成了干细胞采集。这些从她身体里采集的 200 多毫升干细胞悬液,将由志愿者亲自护送,马不停蹄的带到广东,移植到一位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少年体内,为他带去治愈的希望。
小周是我省第 181 例干细胞捐献者,她是贵州医科大学一名大二的医学生。" 小周作为一名准医生,在学校读书期间,就实现了救死扶伤的职业志愿,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在社会上也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贵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
感觉又多了个弟弟
这位 17 岁的病人同样是来自贵州。" 我们从这位少年亲手写的感谢信上得知,他也是来自贵州,两位贵州的年轻人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血脉相连,也是一次神奇的缘分。" 小周的姑姑告诉记者。
小周说,答应了捐献的事情之后,第一个想到要商量的家人就是姑姑,因为姑姑也是一名医生,她认为,姑姑最能理解捐献干细胞治病救人的意义。
" 答应以后我仔细了解过,捐献过程就和献血一样,并不困难也没有危险,所以帮助小周劝服了全家人,而且整个捐献也派我来全程陪同。" 小周的姑姑说," 虽然没有更多的家人陪同,但是我要负责在家人的微信群里全程直播整个过程。" 她笑着说。
小周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个弟弟,一想到自己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将被输入另一个人的体内,为他提供造血功能," 从此我们两个就流着同样的血液了,就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个弟弟。"
△ " 弟弟 " 写的感谢信
入库一年就接到 " 救命 " 通知
刚上大一登记成志愿者,大二上学期期末就接到了配型通知。小周说,当时正在上课的她接到工作人员的通知电话,第一时间还觉得是诈骗电话。" 太不可思议了,竟然这么快就配型成功了,我听说,有志愿者入库十多年都没有配型成功呢。" 小周说,她当即就答应了工作人员提出的捐献要求,正好趁着暑假的空闲做过高配和体检,很快医院就安排了进入采集程序。她也是贵州省第 181 例捐献成功实现捐献干细胞的志愿者。
小周的姑姑说,受她的影响,小周报考了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学院,励志做一名医生,"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常挂在嘴上的话,对她也有了耳濡目染的影响。现在用另一种方式实现救人愿望,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随后,小周的姑姑还在床前为小周念出了受捐少年亲手写的感谢信。小周告诉记者,想到自己能让一名病人免于病魔侵扰,自己也非常开心。
一周之内将连续采集五例
据了解,9 月 20 日,贵州红十字会还将采集两例,一位公务员捐献给一位苏州的 14 岁病人,一位农民工捐献给广西的一位 10 岁小病人。
贵州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7 天不到的时间里,将实现五例捐献,这些鲜活的实例很好地印证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生命,无损健康理念已经逐步被大家认可,良好的社会捐献氛围也日渐浓郁。
据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安全的干细胞获取和移植的方法,捐献者提取了部分干细胞之后,根据机体代谢功能,也将在未来一周内,体内干细胞会代谢到正常的水平,不会影响到捐献者健康。
如果有这方面疑问,或是有捐献意愿的市民,可拨打联系电话:0851-88502973 进行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