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省人体器官与细胞组织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黄凤云等一行4人到我会调研公民逝世后遗体、角膜捐献等工作。遵义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姚琼、秘书长赵平和各科室人员参加调研座谈。
在调研座谈会上,省人体器官与细胞组织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黄凤云同志首先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推动建立贵州省遗体、角膜捐献工作体系,遵义市的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面,请遵义市红十字会就此项工作汇报。
遵义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就如何开展公民逝世后遗体、角膜捐献等工作进行汇报。在汇报中,我市公民逝世后遗体、角膜捐献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该项工作取得的成绩位居全省第一,主要在于“四个得益于”:
第一,得益于领导重视。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给予该项工作大力支持;二是市红十字会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全体干部职工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三是得到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确保每年拨付一定工作经费作为该项工作经费。
第二,得益于各级红十字会的高度重视及大力宣传,让公民转变观念。人体器官无偿捐献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全市各级红十字会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宣传彩页、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器官捐献工作,呼吁更多公民积极加入到人体器官无偿捐献行列中来,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得益于协调员的无私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协调员具备无私、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对器官捐献工作非常热衷,不分节假日、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做好器官捐献工作。
第四,得益于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家医院的大力支持。该项工作得到市卫计委、市民政局等部门全力配合,特别是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对ICU、OPO等团队进行培训,使其发现更多潜在的器官捐献者,使其实现捐献的意愿。
座谈中,省人体器官与细胞组织捐献管理中心领导一行充分肯定了我会该项工作。双方领导还就如何规范、建立公民逝世后遗体、角膜捐献工作体系及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使该项工作体系及机制逐步规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协调推动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和落实,便于积极推动红十字会深入开展公民逝世后遗体、角膜捐献工作;二是加强工作层面的协调,加大对遗体、角膜捐献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升器官捐献在全社会的普及知晓率;三是加大协调员培训力度,特别是在医院相关科室增加协调员人数,以便更多更快更好的开展好这项工作。
会后双方领导还就落实2017年全国造血干细胞服务志愿者骨干培训有关事宜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努力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和器官捐献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