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业务活动信息  > 造血干细胞捐献
业务活动信息
贵阳战疫|疫情当前,两名“00后”争分夺秒完成“生命传递”
文章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9-09 19:35:27   字体:  

  继9月5日,两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这份争分夺秒的“生命传递”仍在延续。

  9月8日,在贵阳疫情特殊时期,两名22岁的年轻小伙担负起沉甸甸的“生命之托”,面对急需救助的白血病患者,他们毅然选择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无偿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的生命。

  “疫情阻挡不了我们捐献的步伐,无论要克服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去完成这场生命接力。”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朱越纪和张元雄说道。

1fca5322120a370216009dd3d69c56bd.png

(朱越纪和张元雄在采集造血干细胞中)

  兑现承诺,为捐献全力以赴

  9月8日上午6点,朱越纪和张元雄按照原定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计划,准时来到贵州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注射完最后一次细胞动员剂后,等待着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正式开始。

  朱越纪今年22岁,是贵州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接受采访时,朱越纪告诉记者,他于2019年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于2021年3月第一次接到电话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

  “当年就应该完成的捐献,因为受捐患者病情突然有变,捐献被推迟了。”朱越纪说,第一次没有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的心里自此多了一份担心和牵挂,“我担心对方的身体,希望能尽快完成捐献,尽快将这份生命的力量输送给这名患者。”

  直到今年6月,朱越纪再次接到电话通知他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捐献时,朱越纪毫不犹豫同意捐献。“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得知配型成功时,心里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一个与我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却能和我配型相合,我觉得这是很奇妙的缘分,能帮到他我也很幸运。”他说。

  爱心不分你我,热血男儿勇敢奉献。和朱越纪一样,平时就爱乐于助人的张元雄,2019年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时隔两年,2021年7月接到电话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

  “当时接到电话时内心很激动,我知道能在几百万的样本中匹配成功,很不容易。既然匹配上了,我能用自己的能力去救一个人的生命,当然要全力以赴。”今年22岁的张元雄,是贵州医科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说到这句话时,他异常坚定。

  据记者了解,其实参加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贵大学子不止朱越纪一人,他的同学廖人杰也是志愿者之一,他将于9月9日完成捐献。

  在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的特殊时期,学校为了鼎力支持两人顺利完成捐献,早早地于9月4日召开协调会,协调廖人杰、朱越纪到贵州省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关事宜。贵州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为此开设“绿色通道”,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接到医院妥善安排。

  经过高分检测和身体体检,他们全部符合捐献要求。

0e27cc1800ed87d8e884037c50174115.png

(朱越纪是全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390例,全国第13914例。)

  共克时艰,生命种子带来希望

  自9月4日起,朱越纪和张元雄两人开始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连续四天,一早一晚给肌肉注射细胞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

  在此期间,两名同学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不外出、不接触与采集无关工作人员。

  “因为最近我在准备考研,我还带了很多书,除了打动员剂外,其余时间我都在房间里认真备考。”朱越纪笑呵呵地说,不耽误捐献,也不影响他备考,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张元雄则笑着说,原本是个“宅家青年”的他,也为这次捐献做了不少准备。“以前不爱出门,自从知道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每周都会加强锻炼,快跑、打篮球已变成固定项目。”

  9月8日上午6点,注射完最后一次细胞动员剂后,8点半,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

474c9bf9cebdf5b0eb2355fa8233a6d4.png

(张元雄是全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389例,全国第13896例。)

  朱越纪和张元雄,一人躺在一张床上,两只手臂插着两根针头,从右臂静脉流出的血液经由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器分离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剩余血液又经由左臂静脉输回体内。

  “疫情发生后,我还担心因为疫情耽误了捐献,我不想放弃这个救人的机会,更担心对方错失了这次重生的希望。”眼看着红色的血液流进输血管中,朱越纪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安静的贵阳,涌动的爱心不断延续;安静的捐献室,多的是澎湃的人间真情。

  3个半小时后,采集终于完成。

  张元雄成功采集了225ml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朱越纪成功采集了280ml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两份寄托着爱心的“生命种子”会在最短时间内,由中华骨髓库安排专人运送到患者所在医院,用于挽救两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为对方带来重生的希望。

  奇妙的联结,让爱延续

  捐献“生命种子”,青春大爱无疆。

  张元雄成为2005年以来,贵州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389例,全国第13896例。

  朱越纪成为2005年以来,贵州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390例,全国第13914例。

  “本来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经过捐献后,以后对方的血型也会变成我的血型,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联结,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特别的经历。”朱越纪感叹道。

  “对陌生人伸出一双力所能及的手,这是做好事,我很有成就感,很有意义。”张元雄说。

  “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捐献成分血一样,捐完以后身体会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到两个星期左右,我们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对身体健康是不影响的。”贵州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梅给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有400多万患者在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截至2022年8月31日,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达311万余份,累计捐献13856例。只有数据库容量不断增大,患者找到配型的概率才会更高。

  希望能有更多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中来,让每一颗充满爱和希望的种子,闪闪发光,让爱延续。

<<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联系我们 电话:0851-86824372
传真:0851-86857817
邮编:550004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贵州省政府大院5号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隐私政策 后台登录

会长信箱

Copyright 2017 贵州省红十字会 备案编号:黔ICP备18006576号-1 黔ICP备18006576号-2
技术支持:贵州智游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