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记者 熊莺 聂洪艳) 9月6日6时许,天刚微亮,中国红十字(贵州)大众卫生救援队的队员穿着防护服,背着50多斤的弥雾机,对贵阳市花果园片区公共场所进行消杀。
“整个花果园的居民楼和公共区域,每天至少保证三四次消杀。特别是核酸检测点,只要有采集人员,我们就必须在。”自贵阳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已经过去5天,队长刘峰一共睡了不到10个小时。
“不光是我,救援队的每名队员几乎都是这样。”刘峰说。
9月2日,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实施临时管控,刘峰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加入到消杀突击队,对花果园1期和2期进行环境消杀。
9月4日晚11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和贵州省红十字会党组要求,刘峰所在的中国红十字(贵州)大众卫生救援队第一时间归建并紧急出动13台车辆41名队员于5日凌晨抵达花果园片区,同时将现场消杀志愿者并入队伍管理,分成9个组,实行轮班制,全天24小时分别对花果园片区进行消杀、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密集接触者转运过程中的环境消杀等工作。截至目前,队员先后出勤220余人次,完成救援队营地3顶37平方米帐篷搭建,防疫消杀面积近40万平方米。
自2012年5月中国红十字(贵州)大众卫生救援队成立以来,刘峰和他的队友先后执行多次救援抢险任务。
“与以往不同,贵阳这次新冠病毒传播力更大、传播速度更快,消杀任务风险会更高。”刘峰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没有“补考”。保证队员的安全是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事情。刘峰带领队员坚持严格科学参与防控、严格管理队伍、做好自身防护、规范操作流程,把救援工作做好。
“一圈消杀下来至少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早已汗流浃背。”刘峰说,防疫消杀要确保预防在先、不漏死角,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通过环境传播的风险,为了赶时间,救援队员中途吃饭都是匆匆随便扒几口,累了经常席地而睡。
让刘峰感动的是,救援队的全力付出,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点赞,不少商家主动免费给大家送水、送食物。“有个爱心商家一大早给我们送来了热腾腾的包子。”
“现场的很多医务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居委会工作人员,大家都很辛苦,都坚守岗位,都在默默付出,都在为打赢这场防控攻坚战而努力着。”刘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