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业务活动信息  > 造血干细胞捐献
业务活动信息
【天眼关注】三穗一医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换一种方式救死扶伤,感觉很奇妙
文章来源:天眼新闻   时间:2022-06-13 14:39:45   字体:  

“再坚持坚持,快完成了。采集完回家后记得多喝水,补充好体力,如果有不良反应第一时间告诉我们……”6月10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医生正耐心地向志愿者刘奎叮嘱着捐献造血干细胞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

当天,历经4个小时,刘奎成功采集了255ml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寄托着爱心的“生命种子”将会在最短时间内送往一名40余岁外地白血病患者的身边,为对方带来重生的希望。

“今天换了一种方式救死扶伤,感觉挺不一样的。”刘奎说。

未接到配型成功电话,非常着急

今年33岁的刘奎,是三穗县中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6月10日上午10点,记者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见到刘奎时,他正躺在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两只手臂插着两根针头,从右臂静脉流出的血液经由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器分离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后,剩余血液又经由左臂静脉输回体内。

因为需4个小时一直保持着仰躺的姿势一动不动,刘奎看上去有些疲惫,但他始终保持着微笑。“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现在我能以志愿者的身份捐献救人,感觉很奇妙,这也是我力所能及传递的善意。”

1654857356822473.jpg

刘奎在采集造血干细胞中。

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奎说,决定捐赠造血干细胞,还要追溯到2019年。

“我们医院的刘书记,还有一名李医生、龙医生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是院里的第四例捐献者。”刘奎说,为了追赶上同事们的脚步,积极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队伍中来,2019年9月,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他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

“当医院同事都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并随后完成捐献时,我就着急了。我希望能尽快为患者出一份力。”直到今年1月,刘奎终于接到县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当时我太激动了,我们学医的深知生命的可贵和这种缘分的难得。”

因为医院同事已经历过造血干细胞捐献,并向刘奎科普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他也详细了解捐献的具体流程与注意事项。当工作人员征求他的捐献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同意捐献。

“自己本来就是一名医生,我非常清楚患者的痛苦和绝望,救人这事没什么好考虑的,必须同意。”刘奎说出这句话时,非常坚定。在之后的两个月里,他陆续完成了高分辨配型、体检等程序,结果全部符合捐献要求。

为顺利捐献,连吃两天止痛药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刘奎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得知配型成功的那天起,我就加强锻炼,每天要打打篮球,保持运动习惯,并且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不仅成功戒酒,还要求自己每天散步至少万步以上。”

他说,这期间还特别注意不能感冒,始终保持让自己的身体状态达到满分。

捐献前,他还有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6月5日,刘奎从三穗来到贵阳,次日开始,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采集中心连续四天一早一晚给肌肉注射细胞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

1654857361842644.jpg

刘奎是全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374例,全国第13377例。

“从打动员剂第二天开始,我的反应有点大,腰间酸胀、头部颈部胀痛,痛得彻夜难眠。”为了不影响捐献效果,刘奎连吃两天止痛药,坚持到捐献当日。

他笑着告诉记者,“一定要坚持,我见过太多患者在深切的期盼中等待着生命的一丝曙光,我明白那种心情,这也是作为一名医生救人的责任和使命。”

6月10日上午6点,刘奎注射完最后一次细胞动员剂后,8点正式开始采集。

在分离机嗡嗡的运转声中,刘奎得一直保持着仰躺的姿势,因为两只胳膊一直不能动,时间一长肌肉就会痉挛。

直到4个小时后,采集终于完成,从刘奎体内采集的255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会在最短时间内输入患者体内,完成生命的救助。

当针拔出来的那一刻,刘奎松了一口气,“舒服多了。”

这也是三穗县中医院捐献的第4例;2005年以来,贵州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374例,全国第13377例。

像捐献成分血一样,对身体健康没影响

“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当我在黑夜中艰难前行时,您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的手为我点亮了希望之灯……将来,我会向您学习,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谢……”

当贵州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刘奎转交了来自受捐者的感谢信时,他表示,希望能将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传递给患者,希望对方能够振奋起来、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在采集室里,刘奎还给记者科普说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抽骨髓,就像捐献成分血一样,捐完以后身体会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到两个星期左右,我们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对身体健康是不影响的。希望有更多有爱心的、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们,加入到队伍中来。”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有400多万患者在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截至2022年5月31日,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达311万,累计捐献13325例。只有数据库容量不断增大,患者找到配型的概率才会更高。

<<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联系我们 电话:0851-86824372
传真:0851-86857817
邮编:550004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贵州省政府大院5号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隐私政策 后台登录

会长信箱

Copyright 2017 贵州省红十字会 备案编号:黔ICP备18006576号-1 黔ICP备18006576号-2
技术支持:贵州智游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