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贵州省红十字会、贵州民族大学携手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现场培训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进行红十字生命教育防灾避险知识竞赛等活动,向学校师生传播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生命理念,提升师生们现场自救互救与防灾避险能力。
培训现场
本次活动作为贵州省2022年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之一,主要依托贵州省红十字会人道基金项目支持,纳入贵州民族大学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之应急救护“种子计划”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并获取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资格证的“种子人员”,带动推进全校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救护志愿服务,培养学生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应急救护培训师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技能
急救员培训中,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服务中心专业师资樊祥华、袁媛,分别作理论授课与实操演示,既详实讲述了红十字运动起源、急救理论等基础知识,又组织实操练习了心肺复苏及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创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通过培训和考核,民族大学各学院共50名师生取得了“贵州省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证书,成为该校首批传播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种子”。
学生分组练习止血包扎
知识竞赛环节,围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民族大学现场组织学生答写《中国红十字报》刊载的2022红十字生命教育防灾避险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内容包括红十字会法、疫情防控、火灾地震触电龙卷风洪水等相关防灾减灾知识,以及意外伤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常识,让在校学生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普及学习了红十字生命教育、防灾避险基本知识。
学生现场答写防灾避险知识竞赛试题
“生命健康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但各种意外伤害和突发急症却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作为辅导员,要具备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的急救技能,才能在紧急状态下做好学生工作,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有需要的人。”民族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刘畅在参加活动后说到。同样有类似感受的还有医药学院辅导员成琳,她说:“通过一天的专题培训,我了解了中国红十字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现场应急救护技能,深刻领会到紧急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辅导员,我将充分利用急救培训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安全教育、平安校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既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也践行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宗旨,利用防灾减灾日开展红十字生命教育,学习急救与防灾知识技能,让我们感触良多、收获满满!”民族大学学生潘仁亮在培训后说到。另一学生王晨曦说:“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真的很实用,如果今后我遇到身边发生意外伤害时,我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救命术’帮到身边的人,如果人人都掌握这门‘救命术’,我们的校园和家园将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