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贯彻党代会 喜迎二十大
专题专栏
贵州“喜迎党代会•改革展风彩”亮点之贵定篇·之龙里篇
文章来源: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2-05-05 10:55:22   字体:  

编者按: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贵州也迎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回顾和深入总结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经验成就,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喜迎党代会·改革展风采”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改革亮点宣传活动,经认真组织筛选并报省委领导审定,从各地各单位报送的190余篇改革亮点或综述文稿中精选出83篇,现通过“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

4dd42481934cc60a37dcf2810208e1b9.png

五年来,贵定县严格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州改革工作部署要求,聚焦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弊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百姓关切的重点领域,找准关键点、切入点与着力点,坚持一手抓谋划、一手抓落实,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谋奋进之局,勇闯“深水区”,一系列抓要害、动真格的改革方案相继推出,各项改革任务梯次展开、步步深入、扎实落地,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以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强音。

高位推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攻坚战,只有把好战略方向,明确战术打法,才能行稳致远、开辟通途。五年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高举改革旗帜、扛起改革担当,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注重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精心制定改革“路线图”,突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上下全面发力,切实把民之所盼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县领导主动领题、专班创新解题、部门合力破题机制,齐心协力促改革谋发展。紧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领域发展难点、痛点问题发力,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30次,基本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131项,一些重大改革方案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改革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有为有位。

勇创新路,试点建设落地生花。一个个任务的落地落实,一个个改革举措和硬招,见证了贵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在盘江镇10个行政村的39个区域实施子项目,持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推动贵定县盘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改革试点建设。牢牢抓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机遇,建立311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40431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900余场次,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多元需求,营造良好文明实践社会氛围。深入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国家试点,选派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任团建指导员,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担任镇(街)团(工)委副书记、村(居)团支部书记或“第一团支部书记”,通过推荐,7名团干部提拔副科级领导岗位。充分利用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制度建设省级试点契机,探索解决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中的难点和问题,加强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制度建设。有力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省级改革试点,全面梳理可承接的权利事项241项,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根据乡镇和街道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省级改革试点要求,梳理县直部门下放审批服务执法权限事项82项,整合乡镇和街道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充实审批服务执法队伍。全面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司法行政信息化省级试点建设,推广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实现“指尖”上的法律服务。

脚踏实地,创新步伐不断提速。一子落,全盘活。改革终究是要奔着问题去的,就是要啃硬骨、克难关。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县管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整合组建县管国有企业3家,形成盘实投资集团主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绿叶投资集团主推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定兴担保负责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担保的工作格局,县管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探索推行“村居法律顾问+村民调解员”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全县共选聘村居法律顾问38人,村民调解员657人,实现全县113个村居全覆盖,基层法治基础不断夯实。重点探索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方法措施,持续推进沿山镇星溪村晓寨1个省级、昌明镇黄土村流佳庄组、云雾镇塘满村杨雄寨2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持续解决办公室系统人才活力不强、工作动力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举办2期办公室业务骨干培训班,持续推动办公室系统效能提升改革。实施领军型“头雁”、骨干型“强雁”、专业型“能雁”、回乡型“归雁”、外出型“鸿雁”、成长型“雏雁”等六大培育行动,切实提升“群雁”领飞队伍素质。

厚积薄发,改革经验引人瞩目。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改革工作亮点纷呈。“533”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信访难题、“三机制”用活扶贫产业子资金、三方联动推进大数据电商扶贫、乡贤制度赋能乡村振兴等贵定改革经验在省级层面推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在国家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333制抓治理,三治融合促振兴”社区治理经验入选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报告优秀案例,贵定共青团基层组织10条改革试点经验纳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暂行规定》条款。深层次构建“四级三化两评议一回访”体系创新基层矛盾化解机制,巧用“六尺巷”典故化解矛盾纠纷的“新巴经验”得到国家、省、州信访部门点赞推广。深入推进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试点工作,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在贵定召开。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试点县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成功举办贵州省第七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城镇化率提高到55.3%。一批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一项项创新经验催人奋进,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绘就了一幅春潮涌动、风生水起的改革画卷。

释放红利,惠民惠企彰显实效。民之所望,改革之所向。教育、养老、医疗、生态环境等问题是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五年来,贵定县集中推出一批回应百姓诉求、直指难点痛点的高质量改革举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聚焦便民利民,整合多项资金在全县95个村建成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多中心合一”村级党群便民服务中心,打通村级党组织服务“最后一公里”。择优选派23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实体化规范化运营迈开步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5元。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权责事项“4+N”联审联评机制,创新开展“政务服务帮帮帮”代办服务,构建“综合窗口+”标准化体系,打造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服务模式,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打造“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实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列入国家试点县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年度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发挥好集中办学优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流击水,唯勇者进;闯关夺隘,唯智者强。贵定县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州改革工作部署,继续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立足新时代、融入新格局,以改革开新局,以创新探新路,准确把握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魄力、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改革,助力贵定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续写更多改革创新故事,全力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

8cf75b3b9882a59c5bb2c41d594666d9.png

时代激流奋勇进,一帆风正致远行,改革春风凭借力,龙城发展上青云。五年时逢机遇,五年风雨兼程,五年乘风破浪,五年奋勇争先。五年来,龙里县始终对标对表中央、省、州要求,坚持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民生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认真谋划改革事项,实化细化改革举措,坚持以“微改革、微创新”小切口,推动各行业、全领域改革,不断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浪潮中,探出新路、试出新机、闯出新局、干出新绩,让微改革创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勾勒新思路,绘就新蓝图

坚持顶层设计全局谋划。坚决扛起改革政治责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作用,坚持将顶层设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紧紧围绕中央、省、州精神,聚焦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群众关注的烦心事操心事,认真梳理、充分论证、科学谋划,努力将上级决策部署转化为指导全县改革工作的具体思路,确保上级改革举措在龙里得到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五年来,围绕乡村振兴、四新四化、党的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谋划推动改革事项150项。

坚持高位推动科学统筹。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党中央、省委、州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后,第一时间通过县委常委会、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等会议集中组织学习,深入谋划全县改革工作。五年来,累计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27次,审议改革方案100余个。

坚持制度创新破除障碍。建立健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体制机制,研究制定《龙里县高质量推进“微改革、微创新”工作实施方案》《龙里县高质量推进“微改革、微创新”信息工作制度》《龙里县高质量推进“微改革、微创新”工作考核评估细则》等制度,从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考核、有结果运用五个方面对工作开展进行了细化量化,为“微改革、微创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提供了遵循。

改革促发展,实干展新篇

坚持贵人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主动对标全省最优指标评价进行专项改革创新,成立县级营商环境管理机构及其办公室,围绕全省营商环境县级评估各级指标,明确各指标监管负责人、指标牵头人和成员单位及职责,推行“分管县领导+牵头部门+责任部门”指标调度工作机制和企业特派员、“贵人服务”制度,破除行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让信息、数据多跑路,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坚持工业强县推行区企一体化发展。推动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对工业倍增行动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率先出台支持县域总部经济发展措施,卡布婴童、瑞和制药纳入省级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围绕打造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加快调区扩区工作,龙里新的“一区三园”调区扩区获省人民政府批复。持续推动经开区体制改革,组建贵州兴园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公司实现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在全州率先开展工业“标准地”出让,持续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和促进集约用地。国有企业实体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3家国有公司资产由135亿元增长至610亿元。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0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3家,均位列全州第一。

坚持高质量统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始终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龙里经济持续向好。建立高质量推进“四化”工作调度机制,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方面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进行每月一次常态化调度,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在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各环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推动“四化”融合发展。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32.33亿元增长至250.69亿元,首次跃居全州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68亿元增长至15.69亿元,综合实力实现跨越赶超。

为民谋实利,行稳方致远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积极谋划开展“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示范县调查研究”“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工作的探索”等重大问题课题研究,制定出台《龙里县推进“五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等文件,创新实行“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晒单”模式和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赋分争优等改革事项,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总结形成《龙里县“四单”模式创新城市基层治理》《龙里县“三联三化”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等特色典型经验;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四化四融入”理论宣讲模式被写入中央文明办编写的指导手册,“萤火虫”网格员志愿服务队被作为全国100个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坚持试点先行推进行业创新。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实体经济,先行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全国试点,黔中龙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成功获批建设;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创新推进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新推进全国第一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动宜居宜业宜游水美乡村建设,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美好愿景。五年来,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省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试点县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15项。

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先行先试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建成窄冲、龙滩等5座水库,新建418处农村饮水工程,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巩固提升14.59万人饮水安全成效;“三个三”农村管水模式得到国家水利部认可,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深入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太阳谷安养中心、中铁我山等康养综合体建成运营,龙里荣获“全省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县”称号。启动集团化办学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新发展。探索面向社会力量购买“员额制”教师服务,打破教师编制瓶颈。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整合县镇村三级医疗资源,组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探索推进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DIP),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分别受益10.9万人次、2.37万人次。

时间蕴藏着伟力,奋斗见证着辉煌。五年的跌宕起伏锤炼干事创业决心,五年的风雨历程见证艰苦奋斗辉煌,五年的改革浪潮催生敢为人先精神,五年的经济腾飞铸就跨越赶超。展望未来,龙里将万难不辞、万险不避,乘新时代发展东风,探新时代发展新路,把新时代深改航向,击楫勇进、破浪前行。

<<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联系我们 电话:0851-86824372
传真:0851-86857817
邮编:550004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贵州省政府大院5号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隐私政策 后台登录

会长信箱

Copyright 2017 贵州省红十字会 备案编号:黔ICP备18006576号-1 黔ICP备18006576号-2
技术支持:贵州智游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