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业务活动信息  > 无偿献血
业务活动信息
16年献血100余次!都匀人郑绍明用点滴热血汇聚人间大爱
文章来源:转自天眼新闻   时间:2022-04-26 10:44:11   字体:  

我们的身边,不乏用青春热血谱写生命赞歌的奉献者。在贵州都匀,有这样一位普通人,他自2006年3月第一次献血开始,16年来,总共献血100余次、献全血2600毫升,捐献机采血小板124个治疗量,相当于献全血49600毫升(大概为10个成年人的血量),同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就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银奖的获得者——郑绍明。

现年46岁的郑绍明是都匀人,是贵州黔盛实业集团公司一名驾驶员。可就是这样一名普通员工,十几年如一日,用用点滴热血汇聚了人间大爱。

1648993914506403.jpg

2006年3月12日,郑绍明的妹妹告诉他,献血的时间到了,让陪她去献血。

“献血有什么好处?”他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因为爱在其中!”妹妹坚定地说。

虽然他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还是硬着头皮走上了献血车。

当他看着医生拿着针头扎入妹妹的血管里,不由得头皮发麻,心生胆怯。

“不用紧张,也不用害怕,就跟平时打针是一样的。”医务人员一边鼓励他,一边介绍献血知识。

慢慢地,他鼓足勇气跟医护人员说:“来,扎吧!”

这才有了他的第一次献血经历,让他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血型,第一次看见自己的血液流进血袋。

也就是这一次经历,让他明白:献血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

有了第一次献血,郑绍明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全新高度。他会主动宣传献血的“好处”:坚持长期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献血可减少冠心病,减少癌症的发病率;献血能为他人的生命加油,让自己的人生添彩等等。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有人讽刺他“献血有瘾”,有人劝他“小心搞垮身体”,还有人一直在质疑他献血的初衷……面对质疑,他委屈、迷茫,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在经过多次“思想交锋”后,他选择不争论不辩驳,而是用实际行动予以回应。

1648994077733604.jpg

2012年9月,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这些年来,他定期献血,也带动了不少亲朋好友一起参加献血活动。或许他早已忘记何时何地、捐了多少,但无偿献血组织没有忘记。

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分别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和金奖,2021年7月获得“黔南州第五届黔南骄傲人物”称号,2021年12月获得贵州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

2014年6月7日晚,黔南州中心血站给郑绍明打电话:医院急需适配血型抢救病人。他立马起身赶到医院献血,献完血后也没多想就走了。后来再去献血的时候,医生告诉他,上次救的是一个17岁的少年,但是很遗憾没有能救回来。听到这儿,他心情十分沉重。“如果自己能早点赶到医院,或许少年能够救回来;或许自己平时再多献一些,或许就不用让病人等太久……”

就这样,他一直满怀歉疚过了一个多月。2014年7月27日,他再次接到血站的电话:医院急需用血!他飞快跑到医院献血。幸运的是,这次传来了好消息,病人转危为安!能让一个生命得以延续,他无比欢欣鼓舞,更坚定了坚持无偿献血的信心和决心。

1648994056634833.jpg

“献血行动,只不过是为社会做了一点小事,自己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迹,更算不上什么英雄。”在2019年9月26日公司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他朴实的话语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他的带动下,公司大部分职工纷纷加入了献血的行列。

“人生不单单是以年月日计算历程,有意义的事,比如献血,往往是最好的日历。”这是郑绍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军
一审编辑 胡家林
二审编辑 李   冰
编审 金   艾

<<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联系我们 电话:0851-86824372
传真:0851-86857817
邮编:550004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贵州省政府大院5号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隐私政策 后台登录

会长信箱

Copyright 2017 贵州省红十字会 备案编号:黔ICP备18006576号-1 黔ICP备18006576号-2
技术支持:贵州智游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