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15年,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为重点的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一年来,先后组织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参与省内外各类灾害救援53次,为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等部分旱涝灾害地区募捐救灾款物500余万元。通过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博爱助学”、“博爱助医”、“博爱助困”等人道救助活动,为省内困难群众提供了价值3000余万元的人道救助款物;通过与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等6个省(直辖市)8个对口帮扶城市支持,争取项目13个、涉及资金1952.2万元。以传授救护技能、宣传救护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已覆盖到机动车驾驶、安监、煤监、铁路、旅游、交警、教育、社区、机关以及农民工等20多个行业和群体,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6400人,举办应急救护公益宣传讲座1000余次,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16万余人。以捐献造血干细胞、推动无偿献血为主要内容的“生命事业”正有序推进,全年实现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入库5500人份,库容达44446人份,13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总人数达121人。由省红十字会牵头起草的《贵州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历时1年零4个月,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目前,全省市、县两级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共有编制507人;全省建有红十字基层组织2992个,会员783170人、团体会员5562个,其中红十字青少年会员603195人,招募红十字志愿者71250人,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28个。
【应急救援工作】 一年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恪守首要任务、第一时间、一线救灾的原则,积极应对省内外各种自然灾害,坚持了解灾情到一线、慰问灾民到一线、发送物资到一线,积极赈灾救灾。针对省内洪涝灾害、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各级红十字会都制定完善了自然灾害处置应急预案,并能按照灾害救助规则和《贵州省红十字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备灾救灾工作。2015年上半年,我省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等地遭受洪涝灾害,省红十字会和受灾地区红十字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红会人员、志愿者上千人次开展救灾工作,向灾区募集500余万元救灾款物。“4·25”西藏、尼泊尔地区地震发生后,全省各级红会快速响应,及时转发总会通知,积极为灾区发起募捐活动,接受捐款60余万元。同时,大力加强国家级大众卫生和省级供水救援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依托全省红十字会系统专兼职干部,吸收部分有专业特长的水务、疾控方面的专家加入救援队,并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分别在2015年6月和11月举办了两期大众卫生和应急供水救援演练和队员培训,既锻炼了队伍,又提高了实战经验,为下一步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应急救护工作】 坚持把普及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减少各类事故对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作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宗旨,广泛开展救护技能和救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按照以训养训和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传播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发展红十字会员与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加强与公安、铁道、交通、安监、旅游、电力等部门的合作,不断拓展新的培训行业和领域,使全省初级救护培训工作从机动车驾驶员延伸到安监、煤监、铁路、旅游、交警、教育、社区居民、机关干部职工以及农民工等20多个行业和群体。同时,积极组织和协调各地师资力量,利用学生德育实践、社区公益活动、相关单位业务集训等时机,大力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活动,特别是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领域,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推广“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APP,采取现场讲座、互动交流、技能演练和发送资料等办法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借助贵州都市报,举办“救护常识,利己救人”专题宣传讲座40期,向社会公众普及救护知识和技能。开展“幸福天使——美丽中国行”博爱救助行动,抓好星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引进项目资金216万元。在我省黄果树、龙宫等9个星级景区建立了“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培训景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共1500人。组织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举行了8场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培训救护员2400人、3200人参加亲子讲座、群众性应急演练2000人。
【人道救助工作】坚持把“红十字博爱送万家”作为省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工作的一项品牌活动,结合重大节日,重点人群,充分利用红会资源,积极开展人道救助和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救助。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以“送温暖、送欢乐、送祝福”为主题,广泛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共募集到价值1000余万元的大米、棉被、食用油、家庭包、衣物、药品等慰问物资,为全省10万多户困难家庭提供人道救助。2015年5月,成立了“贵州绿色家园行动发展基金会”,首批募集启动资金945万元,为更好实施人道救助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博爱助学,先后为全省622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197.1万元的助学金。“5·8红十字博爱周”期间,广泛开展“一帮一博关注留守儿童”活动,机关60名干部职工为修文县扎佐镇清让小学60名留守儿童提供助学款18000元,并为他们购买了价值6000元文体用品及书籍。通过红十字冠名医院,组织医疗志愿服务队175人次,深入小康驻村帮扶点等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为5100余名基层群众提供义诊服务;通过申报“小天使基金”和“天使阳光基金”,为全省23名贫困儿童提供捐款73万元;与爱心医院合作,为省内贫困肝病患者提供100万元的人道救助;接受爱心企业1500万元的药品捐赠,在全省组织实施“康恩贝健康之旅——老年病防治博爱行动”,为贫困患者提供救助;为全省20家养老机构募集总价值400万元的护理和生活物资,让失能老人感受到了红十字会的温暖和关爱。同时,省红十字会还加强“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年内投入150万元在3个贫困村实施了该项目,召开了“博爱家园”项目工作总结会,延伸了人道服务的手臂。
【生命接力工程】 将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与细胞组织捐献、宣传推动无偿献血、艾滋病预防与宣传等工作统筹到“生命接力工程”,作为一项“生命事业”来抓。由省红十字会牵头起草的《贵州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历时1年零4个月,于201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通过开展“普及造血干细胞知识进校园”系列宣传招募活动和“5•8”世界红十字日、“6•14”无偿献血者日等纪念日宣传活动,动员省直机关青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深入市县招募志愿捐献者,实现入库5500人份,杨锐、蔡超、高源、尤太根、李景鹏、张如举、廖和江、张金波、吕崇政、林肯、杨昊天、黄添峰、杨均相等13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5•8”博爱周和“6•14”无偿献血者日期间,通过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广泛开展了无偿献血宣传系列活动,并积极发挥省红十字会无偿献血稀有血型志愿者服务队作用,为30余名稀有血型者提供了捐血服务。为大力推进“生命接力工程”,成立了“贵州省生命接力工程推进办公室”,先后两次召开全省红会系统人体器官与细胞组织捐献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遵义、毕节等5个地区建立了人体器官与细胞组织捐献工作站,确保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正常、有序实施。
【红十字文化宣传】以弘扬红十字精神为主线,紧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多种形式,营造红十字大宣传格局,不断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5·8’红十字博爱周”期间,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面向公众广泛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先后举办各类宣传活动35次,培训红十字传播员65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省红十字会紧紧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云关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以“两书一剧一赛一展一回访” 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纪念活动,即:围绕图云关红十字抗战救护的生动史实,编纂并首发长篇传记文学《抗战救护队》和理论读物《贵州省红十字运动研究》两本新书;携手编排出品大型话剧——“图云关”;联合举办“图云关红十字杯”全省青少年书画大赛;启动筹建贵州红十字文化博物馆与贵州省图云关历史展览馆;邀请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健在的百岁老人宋鸿基回访图云关。活动期间,国内外媒体播报图云关相关信息达1000多条次。为理性认知和深度探寻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有效促进新形势下贵州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9月,省红十字会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签署《共建“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合作协议书》,并以贵州省红十字会和苏州大学的名义,聘请苏州大学池子华教授为“分中心”总顾问,聘请13名相关专家学者担任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客座教授,探索启动了贵州红十字运动理论与文化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贵州红十字运动理论与文化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出版了43万字的理论读物《贵州红十字运动研究》,为探索贵州红十字历史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成才计划”圆满落幕】2015年4月8日,第五期“中国建设银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成才计划”奖(助)学金发放仪式在贵州大学举行,来自全省20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587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176.1万元人民币的助学金。省红十字会、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省教育厅和贵阳医学院相关领导出席发放仪式。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罗治雄同志讲话并向受助高校代表授捐赠牌。驻贵阳片区8所高校受助学生参加发放仪式。至此,由中国建设银行向贵州省红十字会捐资750万元人民币,以设立奖(助)学金的方式,面向全省18所高校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持续开展5年的大型博爱助学项目圆满结束。
【“幸福天使——美丽中国行”活动在百里杜鹃景区启动】2015年4月16日,“‘幸福天使—美丽中国行’全国博爱救护行动暨以爱育爱‘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援建并博爱扶贫贵州在行动”启动仪式在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广场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田惠光,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以及毕节市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罗治雄同志主持仪式并讲话。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幸福天使基金为该活动捐赠了总价值2300万元的款物,在贵州3个5A级景区和6个4A级景区建立9个幸福天使红十字救护站,并为省内贫困婴幼儿家庭提供救助。
【中国红十字供水和大众卫生救援队(贵州)培训及演练在贵阳举办】2015年6月13日—19日,“中国红十字供水和大众卫生救援队(贵州)培训及演练”在贵阳市举办。这次培训主要内容针对地震、洪涝灾害发生后,供水和大众卫生救援队能够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为受灾群众在饮用水保障、简易厕所使用、大众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提供应急救援。期间,还进行了突发灾害下的应急供水实战演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贵州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朱正群出席开班式,来自北京、重庆、四川、湖北、宁夏、云南、贵州、江西、广西和新疆等全国10个省(市、区)的75名队员与师资参加了培训及演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赴黔考察】2015年7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同志到贵州实地考察调研。期间,考察组一行参观了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旧址,并在省红十字会备灾救助与文化传播服务基地召开座谈会,座谈会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周同志主持。座谈会上,陈竺会长听取了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罗治雄同志的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陈竺同志指出:贵州省发展任务繁重,自然灾害多发,少数民族众多,又是革命老区,人道需求较大。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贵州省红十字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客观条件所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工作有很大进展,做出了一流的成绩,一些工作非常突出,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样一个相对艰苦的条件,在东部几个省走来,确实没有能够看到,有些困难可能是东部的同志们难以想象的。在新形势下,希望贵州省红十字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红十字会工作和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重要助手,更多地创造出一些可借鉴的机制和经验。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红十字会会长刘晓凯陪同考察;机关和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各市(州)红十字会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香港“孟氏基金”博爱助学金发放仪式在贵阳举办】2015年12月8日,贵州省红十字会在贵阳中医学院举办香港“孟氏基金”博爱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向35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中医学子每人发放助学金6000元,共计21万元善款。至此,香港孟振雄先生以创立“孟氏基金”的方式,已连续6年通过贵州省红十字会定向捐赠博爱助学金99万元,按照每人每年一次性资助6000元的标准,先后使贵州165名贫寒学子直接获得资助。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秋莲出席助学金发放仪式。
【“纪念抗日烽火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暨林可胜教授学术座谈会”在贵阳召开】2015年12月17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贵州海外联谊会主办,贵州省红十字会和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省档案局联合办的“纪念抗日烽火中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暨林可胜教授学术座谈会”在贵阳召开。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出席, 海协会副会长叶克冬、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和台湾红十字组织前会长、海峡交流基金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等致辞。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秋莲出席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