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 安顺
各地动态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擦亮“兵支书”名片
——安顺市红十字会开展“兵支书”应急救护持证培训
文章来源:安顺市红十字会   时间:2021-12-30 14:19:54   字体:  

2018年以来,安顺市相继选拔了959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支书、村主任或村两委委员,他们被统称为“兵支书”。这些优秀的“兵支书”们成为了脱贫攻坚、发展产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乡村振兴的施工员,为安顺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安顺“兵支书”决战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被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农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进行推广,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宣传报道。为进一步擦亮安顺市“兵支书”这张名片,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广泛提升基层干部应急救护意识和技能,助力健康安顺建设。2021年5月,市红十字会利用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推进年的契机,积极争取省红十字会支持,成功申报“兵支书”应急救护培训专项经费16.72万元。在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服务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市红十字会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对全市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兵支书”开展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目前,全市959名兵支书已全部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

一、精心谋划,周密部署

2021年5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市红十字会积极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详细了解全市“兵支书”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红十字会工作与“兵支书”的结合点,最终达成共识,即开展“兵支书”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随后,市红十字会专题向省红十字会主要领导汇报,得到了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安排列入2021年度人道基金支持项目,并下拨培训经费16.72万元,从项目申报到资金到位仅1个月时间。为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市红十字会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业务科及各县区红十字会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兵支书”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同时,争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联合制定了《安顺市“兵支书”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并印发到各县区红十字会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为“兵支书”应急救护持证培训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e49ddde2fad70604d465edd5e432f2ff.png

二、协调配合,上下联动

组织开展“兵支书”应急救护培训,涉及全市各县区乡镇社区,覆盖范围广,工作量大,为此,市红十字会在会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定实施方案时,就明晰了市、县两级红十字会、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职责,明确了任务目标和实施路径,提出了工作要求。各县区红十字会在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主动担当作为,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并狠抓工作落实。

如:紫云自治县红十字会在只有2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84名“兵支书”的培训任务;西秀区、关岭自治县红十字会结合辖区实际以及“兵支书”工作现状,主动与组织部门对接,得到组织部门的支持,分别培训“兵支书”227人和126人。通过采取红十字会、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负责,组织部门大力支持,市、县、乡、村联动的工作模式,为按时高质量完成“兵支书”应急救护培训任务创造了良好条件。

b9c6a74f4fef33abdc0c257d48d1066c.png

6ba402ceea8383eaa0d587f43c608152.png

三、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为及时掌握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市红十字会建立了培训工作周调度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培训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对各县区培训进度进行通报。在师资组织方面,采取“骨干老师+地方老师”的方法,让安顺市的师资担任助教,配合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服务中心培训老师上课,既整合了师资力量又带出了地方师资队伍,同时降低了培训成本,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益。

结合“兵支书”居住和工作比较分散,集中较为困难的具体情况,市红十字会采取以县区为单元分片区办班的方式开展培训,方便了大多数学员,有效降低了学员交通和时间成本,确保学员参训到位。在考核发证工作方面,实行现场考核,网上申报审核,现场制证现场发证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益。通过问卷调查,959名参训“兵支书”对此次培训的组织实施充分肯定,对培训的内容高度认可,“兵支书”们纷纷表示,在农村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这类培训非常实用,自己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技能,关键时刻不但可以自救还能救助他人。大家还对培训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希望类似的培训多组织、常举办

今年培训的959名“兵支书”涉及全市1043个村中的613个村,这些“兵支书”有的是村支两委负责人,有的是村两委委员,他们工作在千村万寨。通过开展“兵支书”救护员培训,不仅让全市“兵支书”掌握了应急救护知识,提升了应急救护技能,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为“兵支书”品牌增添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色彩。同时,还让急救知识传播到了乡村,让应急救护技能走进了群众身边,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意识,为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安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043536a1792051a67757d168fd151e46.png

499037deda4ce4b4b069bee5d4c4ba92.png

0bd0f93249b1cb781e33ff2fe6315d5a.png

<<   上一篇:没有内容了! <<   下一篇:没有内容了!
联系我们 电话:0851-86824372
传真:0851-86857817
邮编:550004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贵州省政府大院5号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隐私政策 后台登录

会长信箱

Copyright 2017 贵州省红十字会 备案编号:黔ICP备18006576号-1 黔ICP备18006576号-2
技术支持:贵州智游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