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贵州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秋莲率赈济救护部博爱家园项目人员,前往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姑挂村调研博爱家园项目建设情况。黔南州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陈明莉、三都县政府副县长、县红十字会会长杨昌云、三都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杨秀标等陪同调研。
一路在车上,尹秋莲认真听取了全省博爱家园项目建设情况,对项目理念、模式、各地特色工作以及项目推进情况同项目人员进行了深度的研讨,并对下步全省博爱家园项目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在三都县姑挂村博爱家园项目点,尹秋莲一行冒着雨实地考察了红十字服务站、红十字健康文化广场、避难场所等项目建设规划、进度等情况,在了解到该村博爱家园项目整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与当地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民族文化等发展有效结合后,她对当地政府、红十字会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都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姑挂村位于该县三合街道办事处东南面,距县城及三合办事处9公里,全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0.5亩,辖8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寨,446户196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223人,民政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村内有小学1-5年级(含学前班)一所。全村地貌山高谷深,地势两面高山重叠,群峰挺拔,以“七沟八岗四面坡”著称。境内多悬崖,岩分层次形成三级阶梯,地理条件差,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姑挂村是2016年度贵州全省21个博爱家园项目点之一,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出资援建。“2016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助力脱贫攻坚博爱家园现场会在贵州召开,明确把贵州作为全国博爱家园项目的示范区和试验地,支持400万元在贵州援建10个博爱家园项目点。”据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项目执行人员王勇介绍。
姑挂村党支部书记、村红十字会会长杨再国说:“通过实施红十字博爱家园这个项目,让我真正了解了红十字会是一个切切实实改善困难人群生活状况的组织,是我们基层组织开展工作中的依靠。红十字会在农村、在基层、在脱贫攻坚和村民自治管理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农村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农村就需要红十字会这样的组织,需要博爱家园这样的项目。”
杨昌云在座谈会说:“红十字会是凝聚人心的渠道,是联系沟通群众的纽带。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不仅注重物质帮扶,还把人道、感恩等精神文化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起来,为扶贫工作、农村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好的机制和经验。这个项目落户三都,我们很珍惜,我们将整合各方资源,不折不扣地抓好项目的实施,发挥好项目‘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拓宽群众受益面,扩大社会影响力。”
在座谈会上,听取黔南州、三都县红十字会以及姑挂村对如何创新抓好博爱家园项目汇报后,尹秋莲指出,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以及在人道领域的重要助手,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群众的需求,来精准施策和开展工作。贵州作为博爱家园项目发源地和试验田,就是围绕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把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步小康作为核心任务来抓,为群团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提供鲜活的经验,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提出的提供博爱家园“贵州经验”到“一带一路”国家去复制、去推广。
尹秋莲强调,博爱家园不能只是简单看作一个项目,就“项目”而抓项目,要充分发挥博爱家园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围绕“大扶贫”战略行动,全省已在9个市州41个县市区实施了90个这样的博爱家园项项目,项目在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动扶贫产业发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循环救助发展机制、培育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出许多特色的做法和鲜活的经验。中国红十字会确定贵州作为博爱家园试验地和示范区,明确1名会领导联系指导姑挂村博爱家园项目点,我们就树立“1等于9”(1个点代表贵州9个市州)、“1等于88”(1个点代表贵州88个县市区)的理念,找准核心,绵绵用力,继续抒写好如何发挥红十字精神引导的力量和组织的力量来促进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让红十字博爱家园成为贵州一张新的名片。
尹秋莲强调,在刚召开不久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把“加快红十字事业发展”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为红十字会如何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奋斗目标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红十字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思想统一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核心业务工作,谋划思考红十字改革工作,主动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积极为群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