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之际,务川自治县红十字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以“人道助学”为载体、以“爱心结缘、金秋圆梦、博爱校园”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计投入款物100多万元。
一是甘当绿叶牵线搭桥,爱心结缘滋润童心。“喂,你们是务川红十字会吗?我想请你们帮我物色几个贫困学生……”这是南京市一位叫刘兴平的爱心人士打来的电话。县红十字会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从贫困学生台账中筛选了12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将其就读学校班级、家庭基本情况、班主任老师及联系方式等进行再次核实,经核实无误后发给远在南京的爱心人士。最终刘兴平、杜伟等6位爱心人士结对资助了7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为了在第一时间向爱心人士提供“帮助”,帮他们提供恰当的资助对象。县红十字会通过与教育局及各乡镇基层红十字会收集第一手原始资料,建立需资助学生档案库,并进行滚动管理。2017年以来共有来自南京、上海、沈阳的9位爱心人士通过“爱心结缘”资助10名贫困学生,其中大学生1名、高中生1名、初中生4名、小学生4名,累计资助金额25800元。
汇聚力量雪中送炭,金秋圆梦扬帆启航。进入七月下旬,随着高校录取工作的开始,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陆续收到幸福的烦恼,幸福的是十年寒窗终于金榜题名,烦恼的是录取通知书上一串串数字,如何帮助他们?使他们上得起学、读得起书!县红十字会通过向团体会员单位收取会费、争取爱心企业(人士)捐赠等形式募集爱心基金,开展金秋圆梦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大一新生每人一次性资助2000元。通过本人申请、乡镇初审、县红十字会复核并公示,2017年对21名符合条件的学生共计发放金秋圆梦助学金42000元。针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将进行时时跟踪,争取每月帮助解决一定的生活费,确保他们不但上得起学、还要读得起书。
对外协调攻坚克难,博爱校园共享阳光。“老师,周末你们可不可以不放啊,我家孩子说家里的菜没有学校的好!”这是石朝乡中心幼儿园实施营养午餐后发生的真实故事。石朝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由于地处高寒地带,被称为务川的小西藏。如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成为摆在县红十字会领导干部心中的一道坎。为了这道坎,县红十字会充分利用上海市奉贤区对口帮扶务川的机遇,多次主动与奉贤区红十字会对接,在奉贤区红十字会帮助下,争取到上海贤润水务建设有限公司先后捐赠67.9万元用于石朝乡中心幼儿园营养午餐计划项目。
浞水镇花园村是县红十字会的帮扶村,该村铁窑完小有120多名学生,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该校75%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教学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县红十字会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向县委常委、挂职副书记钟争光汇报,顺利将铁窑完小纳入第一批“小而美、小而精”提质改造工程,共计投入资金29万元完善学校附属设施、改善教学环境。
6月22日晚上洪水漫过河堤、涌入都濡街道中心学校校园,18时53分雨还在下,校园操场水位不断上涨,学校212名住校留守儿童被困学校……23日,雨小了,校园内的水退了,可是昔日美丽的校园一片狼籍,到处是淤泥和垃圾;留守儿童的鞋子有的在转移途中被水冲掉、有的严重损坏,部分被子被雨水淋湿。面对灾情,县红十字会充分发挥人道助手作用,及时联合民政、教育等部门核实灾情;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省市红十字会汇报灾情、争取救灾物资。30日,县红十字会秘书长田春木同志受专职副会长的委托,带着对200多留守儿童的关心,代表县红十字会为他们送去价值6万多元的生活物资,其中运动鞋212双、毛巾被200条。
扶贫先扶智,人道助学意义重大、任务坚决。县红十字会领导干部不辞辛劳、勇于担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出击。仅2017年1——8月就先后争取到各界爱心人士捐赠校服、运动鞋、毛巾被等生活物资价值9万元,分发给浞水镇长江完小、铁窑完小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将上海爱心企业捐赠的价值4.5万元的50台电子阅读器、5套篮球训练装备分发于大坪街道甘禾完小、罗溪完小,丹砂街道的官学完小及茅天镇的光明完小。